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

中小型股失去流動性的危與機



港股最近跌個不停,指數剛好自高位回落20%,技術上可以界定為進入熊市,但其實中小型股一早已進入熊市,相信大家手上持有的中小型股,普遍自高位回落甚多,肯定遠遠超過恒指的下跌幅度。

中小型股下跌的同時,流動性也變得更差。基本上很多小型股每天成交額只有數萬元或數十萬元,有超過百萬元成交的,流動性已算好,也因此現在大部份中小型股如有稍為大些少的沽盤,可能要花數天時間才可以消化,而代價可能是股價出現雙位數的跌幅。

面對中小型股消失的流動性,如果已持有較大的倉位,當然是憂心忡忡,除了擔心股價乾跌之外,也擔心自己的持股如要止蝕的話,沒有買盤承接,需要賤價才可以沽出,這就是目前中小型股失去流動性的風險所在。

與此同時,對於有興趣趁低吸納的投資者而言,低流動性提供一個越買越低的機會。低流然性固然令投資者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收集,但買入作價會更加吸引,日後潛在回報更高。因為沒有流動性的關係,估值越跌越低,市場已出現不少小型股的估值低至4、5倍市盈率,而且估值似乎仍有下跌的空間,已令我蠢蠢欲動,打算開始分段收集。

我不確定中小型股還要再跌多少,因此現在的買盤注碼會比以前更加小。以前1注的注碼會大約拆開為3注,容許自己有更大的犯錯空間,也可以降低資金的消耗速度,始終現在仍是“現金為王”的時間,有多些現金在手,可以更加從容應對跌市。


from 偉哥投資手札 https://ift.tt/2x6pZx2
via IFTTT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